[转] 欣赏 | 仰望星空的她,捧回了国家航天局特别奖!
2021/4/30 10:52:42 管理员
陈英华刺绣作品《鹰状星云》 4月24日,苏州高新区镇湖绣娘陈英华带着她的“宇宙星空系列”刺绣作品登上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的领奖台,捧回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
⭐ 以“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为主题的第6届“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拉开帷幕。为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传播科学精神,繁荣航天文化事业,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航天基金会,今天首次举办联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公益赛事——2021年“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
📝 大赛下设平面类、摄影类、服饰类、新媒体艺术类等比赛单元,以“航天+文艺”的跨界形式,搭建起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这是国家航天局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艺术大赛,星空系列作品是本次大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工艺美术类的获奖作品。”
现场
陈英华共带来了五幅刺绣作品
其中就有最为著名的《蟹状星云》
《马头星云》《鹰状星云》
《猎户座大星云》以及新作《石刻天文图》
其中,《石刻天文图》是陈英华历时两年多的全新创作,此次展出,也是《石刻天文图》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原作“苏州天文图碑”是现存最早的一块完整的图文兼备的石刻文献,绘图撰文约于1190年,镌刻于1247年,距今已约八百年,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我很喜欢航天元素,我想用苏绣去表现它的美。这座石碑历时久远,为了得到清晰的图片、抠准每一个细节,我跑去博物馆拍照,找历史资料还原石碑的原始尺寸,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天文图中的1409颗恒星点位一个都不能错,下部的释文2140个字,一个字都不能落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
司长华春莹在推特上推荐她的作品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现场为她颁奖
答案当然是
能!能!能!
▶ “我想用苏绣去表现它的美” ◀
2006年,陈英华第一次看到天文望远镜记录下的星空照片,就被宇宙的美丽震撼,她决定尝试用苏绣再现天文奇观。
为了绣出星云绚烂的色彩、缥缈的轮廓和朦胧的意境,她不断创新针法,绣了拆,拆了绣是常有的事,最后选用的部分丝线已经还原到桑蚕吐丝的粗细,是普通丝线的1/16。历时两年多,陈英华用10多种针法,以刺绣独有的艺术语言,完成了16幅作品。
如今,她的“宇宙星空系列”版图已经增加至26幅作品。
▶“我为故宫博物院复制文物” ◀
陈英华开始参与北京故宫博物院
颐和园等的刺绣文物复制工作
“故宫的文物对色彩和技法要求非常高,没有扎实的功底很难完成。很多文物已经很难看出原本的色彩和精美,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一件还原出来,呈现在大众面前。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已经为故宫博物院修复了100多件文物。”
来一睹已修复的文物风采吧
“米珠龙袍”是陈英华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件康熙赐给三公主的皇家公主礼服上,八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整件龙袍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龙鳞上小米大小的珍珠。40000多颗太湖淡水珠,在陈英华1000多个日夜的巧手缝制下,变成龙鳞盘踞在龙袍之上,而这件作品也被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 图为陈英华刺绣作品《耕织图》
除此之外,多年来,陈英华绣制的《百鸟朝凤》《单面绣宫灯》《坐垫迎手》《百鸟争鸣》《耕织图》《折枝牡丹系列》等文物复制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院、颐和园收藏。
陈英华希望
用丰富针法结合现代科技
实现苏绣艺术与题材的创新
创作更多的星空作品
助推中国苏绣走向世界
原载于:苏州高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