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上午,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特邀苏州民间工艺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现场为苏州东中市实小的同学们,展示苏灯制作的别样风情。学生们学得认真,担任指导的老艺人也是教得起劲。
汪筱文向同学们介绍苏灯的制作过程
“盛时调玉烛,佳节灿华灯。”苏式灯彩是集绘画、剪纸、纸扎、编制及刺绣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品,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纸扎的灯笼渐渐被塑料灯笼所取代,灯笼中的小蜡烛也变成了灯泡。现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但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技艺不但没有复兴,反而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生存空间日益狭隘,传统文化日式渐微,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日益衰弱,但更多的原因是传统文化技艺跟不上社会的转变与发展,缺乏足够的宣传渠道和创新元素,使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当代年轻人的视野,传统手工技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

汪筱文亲手演示扎彩灯

汪筱文指导同学们制作彩灯(一)

汪筱文指导同学们制作彩灯(二)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作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保护示范基地”、“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苏灯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以唤起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彩灯
汪筱文女儿汪丽秋指导同学们制作彩灯
汪筱文为扎好的彩灯描图上彩
经过十六七道工序后制作完成的彩灯